书评:《饥饿的盛世》
这是同事河欣推荐的一本书。看书名本以为是像《活在洪武年代》等书一样突出 “兴亡百姓苦” 的主题,不过读来才发现其更主要的内容在于自顶向下地阐述乾隆皇帝和其统治本身,而乾隆大概是最知名也被误解最深的皇帝之一了,这本书是很好的系统了解乾隆的入口。
读前几章时,感觉乾隆是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人,他聪敏好学,谦谨守礼,尊师重孝,又熟知历史,能够以史为鉴,与结发妻子伉俪情深,后又沉湎于失妻之痛。他政治手腕极强,皇族、外戚、宦官、大臣这几方势力的政治平衡是困扰了无数专制帝王两千年的头疼问题,但自乾隆御极以来,其治下终没有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乾隆的大部分统治时期对于贪官污吏都有金刚手段,而当涉及到赈济灾民时拨款救灾宁滥勿缺,甚至对贪墨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爱民之心也拳拳。乾隆不只是一个盖章狂魔、纸质微博博主、花里胡哨的老登审美代表、冷酷的专制机器,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而当你完全了解一个优秀的人之后,是很难不对他产生好感的。
书中对于对统治势力划分、官僚集团的分析非常精炼透彻,比如 “而当他们发现政策的空子时,通常会把个人利益伪装于国家利益之中,刻意把经念歪。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理,官员们热衷于编织关系网,相互通风报信”。
乾隆一朝对戏曲的审查和改造简直是照镜子,真是什么都没变。御花园中上演的被改得千疮百孔的戏曲,其间充斥着这也不敢碰那也不敢碰的红线,搞笑的段子只是强行挠嘎吱窝,煽情的片段也是强行撒辣椒粉,没有坏人,只有误会,没有悲剧,只有大团圆,这一切简直是吃饺子晚会的翻版,哦不,后者才是翻版。
和珅在书中也占了一些篇幅,他能力极强,一手撑起了乾隆后期的外交和军政,他更善于理财,贪墨所得在他手中释放了极大的流动性,抄家时给了嘉庆相当不错的年化收益。更有趣又地狱的是,和珅主推的议罪银制度一出,大臣们纷纷主动缴纳议罪银,一来表明严于律己,二来合法贿赂皇帝,地方大小官吏左手上交,右手狠捞,把乾隆晚期吏治变成了生民地狱。
书中关于盛世周期的说法很多内容都与《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秦制两千年》中的内容相呼应:所谓盛世,只不过是死了很多人之后人均资源大幅增长的结果罢了,当然这也需要皇帝不算太混蛋。
在书的最后几章重点聊了乾隆一朝埋下的鸦片战争的祸根,这点正好与最近读的《天朝的崩溃》连上了。回望鸦片战争的缘由,除去英国人的侵略和殖民根性外,清廷腐朽守旧的对外政策也难辞其咎,相较父祖在对外政策上开倒车的乾隆更是堪称首恶。
乾隆当然知道自己奢靡铺张,好大喜功,但作为一个克己旬年的最高权力者,如此行为也并不超出对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应有预期;乾隆当然知道自己刻薄寡恩,吏治酷烈尤甚雍正,风评逆转其刚上台时的清平,但他就是要把所有权力抓在手中,更要让天下人都明白自己对于官僚集团的期望与失望;乾隆当然知道文字狱是在诬枉天下,但他就是要用这种高压恐怖手段让民众自我阉割,这倒与商君不谋而合;乾隆当然知道把官员当奴隶会让他们丧失士人操守,完全没有道德底线,但他就是要打压士人的独立思想,彻底斩断“知识分子”们的脊梁;乾隆当然知道和珅是欺上瞒下的贪官,但他也知道和珅能力极强且非常善于理财,他就是要用和珅保障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乾隆当然知道自己晚年对于吏治的松懈会带来何等灾难,他毕竟熟读历史,也善于鉴史,但他已经老了,已经是一个失去所有心力的老人了。
这本书不像前段时间读的《天朝的崩溃》,其间鲜有统计数字或史料引用,也不像《东晋门阀政治》一样文风滞涩、读起来需要极度专注,整本书非常口语化,形散又神聚,读下来非常流畅。书中内容又翔实且系统,是重新认识乾隆的绝佳读物,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