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剑桥中国秦汉史》

从 2021 年就开始读这本书,第一章还没读完就搁置了,接着就到了去年年底重新捡起来读。我记得当时读不下去的原因是对其中的几位秦王实在陌生,很难在内容上维持连续感。多亏了百家讲坛里刘兴林教授的《春秋战国记》(可能是改名了,我 2017 年看时好像还叫《大秦崛起》)系列讲座,我现在对于秦王传承已经比较熟悉了。又得益于 B 站 UP 主“唠点历史”的中国通史视频,我对于汉朝(至少是西汉)的皇帝也比较清楚了。这两点就使得本书的阅读不再有抓瞎之感。

书中涵盖的面是非常宽广的,从制度、经济、军事、外交、皇权到宗教、社会形态、文化、儒道甚至是神鬼无所不包。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全面地把秦汉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坏处是浮光掠影,各部分像是被强行拆开的零件,失去了在时代背景中的有机角色。可能是我看的译本的问题,本书极爱用长难句,这当然有中译英再译中的原因在,但也与翻译的质量不无关联,同时书中还时充斥着“英尺”、“英亩”、“蒲式耳”之类的英制单位,这对于译者来说似乎只能认定为态度问题了。

书中还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如在最有一章中提到袁绍时说 “他在公元 189 年大杀宦官,过了三年他本人也被杀害”,袁绍实际上是病死于十三年后,这里应该是把袁绍跟董卓搞混了。

除此之外,本书最大的缺点是侧重失当,作为一部通史,经济和对外关系的描写很是翔实,这点是很好的,但其剥离了历史主线的笔墨,而花费了过多的篇幅去讲宗教、儒道、社会形态等,使得本书后半部分颇为枯燥无趣,最后又让所有的话题草草带过。秦并天下、楚汉争霸、高祖灭诸侯王、七国之乱、封狼居胥、“周公”辅政、王莽乱政、绿林赤眉舂陵起义、昆阳之战、明章之治、勒石燕然、三国时代等等这些历史上必不可少的精彩篇章,本书基本一两句带过,很多甚至都没有提及,时间线的推进往往是以 “在某某执政时” 来完成。宗教、儒道关系、社会演进这些内容倘若孤立地论述则难免沦为笔者的自娱自乐。在我看来就算要深入讲这些话题,那也要融入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其有机的一环,这样才能让事态的演进得到逻辑上的支持和读者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只不过后边几章实在无趣可以略读,全书读一遍也够了。

阅读更多

2024 年 01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剑桥中国秦汉史 崔瑞德, 鲁惟一 英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品读历史-中国历史 7.0

书评:《双城记》

按:从小就听说的一本名著,也多次在自己和别人的作文中发现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的这种引述,但从未读过。两年前尝试读过一次,但是第一章都没看下去就弃了。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是读了比较多的当代小说,被那种快速进入剧情的风格养得口味刁钻了,实际上大多数名著都不具备快速进入剧情这种结构布局。这几天再读时已经能够顺畅地读下去了。

故事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和伦敦两座城,主要任务关系我整理成了下图。做这个图时才发现原来这本不算太厚的书里人物关系这么复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flowchart LR
doctor[马奈特医生]
lucie[露西·马奈特]
charles[查尔斯·达奈]
carton[卡顿]
mr_defarge[德发日先生]
ms_defarge[德发日太太]
sis_ms_defarge[德发日太太的姐姐]
lorry[洛瑞]
evremonde[埃弗瑞蒙德伯爵]
bro_evremonde[埃弗瑞蒙德伯爵弟弟]
gabelle[加贝尔]
lucie_junior[小露西]

charles -->|父亲| bro_evremonde
bro_evremonde -->|哥哥| evremonde
charles -->|杀死| evremonde
bro_evremonde -->|欺辱| sis_ms_defarge
ms_defarge -->|姐姐| sis_ms_defarge
doctor -->|医治| sis_ms_defarge
mr_defarge -->|夫妻| ms_defarge
mr_defarge -->|仆人| doctor
lucie -->|父亲| doctor
charles -->|夫妻| lucie
bro_evremonde -->|陷害| doctor
evremonde -->|陷害| doctor
doctor -->|委托人| lorry
gabelle -->|手下| charles
charles -->|拯救| gabelle
carton -->|爱恋| lucie
carton -->|替死| charles
charles -->|孩子| lucie_junior
lucie -->|孩子| lucie_junior
mr_defarge -->|仇视| charles

文中人物关系巧妙的设计令人目眩,出场的每一个人都被精心地罗织在一张以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三十余年前的一起悲剧为背景的大网之下,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间的关系不断展开和深入,高潮和反转迭起,读来非常过瘾。我想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除了其内涵之外,单就写作技巧上大多也独具匠心,甚至开创了一种新的技法,因而才得享太庙吧。

与历史书上学到的不同,狄更斯并不认为法国大革命以及大革命中的弄潮儿们是“先进”的,只是一个压迫者推翻了另一个压迫者,只是冤冤相报的无尽循环中的一个阶段而已。书中对这种群体性狂热也刻画得非常深入,读到的时候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果然是都一样的。

无论从剧情还是写作技巧上,本书都是顶尖的,非常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莫斯科绅士》

“人生中的逆境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

按:这是年初跟欣哥聊天时被推荐的一本书,写下这行时其实我才刚读完了第一卷,现在仿佛回到了二月份,在 MS 的工位上,欣哥坐在费老板位置上跟我聊天时的场景。彼时疫情刚刚结束不久,欣哥提到这本书中的主角亚历山大·罗斯托夫恰好如居家隔离的我们一般。转眼过了大半年,一切都变了,现在读这本书免不了几丝唏嘘之感。

最优秀的小说能让你以书中人物的身份活过一生,这本书做到了。从时代背景来看,这本书颇有苏联人的伤痕文学的味道,描述了一系列从十月革命到赫鲁晓夫上台这段时间中发生在人民以及“前人民”身上的各种事情。但相较于清洗、夺权、倾轧、监视等老套歌剧一般的政治事件,书中最有趣最打动人的显然还是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关系。伯爵和米什卡的友情,伯爵和安娜的依依之情,伯爵和尼娜的忘年交,伯爵和安德烈以及埃米尔这“三巨头”的友情,以及最重要的,伯爵和索菲亚的父女亲情。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交织成了整本书的核心剧情,外部的政治氛围反倒只是烘托和推进这些情感的佐料而已。

埃默·托尔斯非常擅长描写贵族,无论是《上流法则》中的廷克还是本书中的伯爵,身上的气质都非常独特,尤其是伯爵,少了廷克的锋芒和清冷,多了儒雅随和,甚至有种让人想要宣誓效忠的气质。伯爵生来就是贵族,也用自己的半生的监禁生活不断阐释着这一点。读完全书后我甚至无法想象伯爵发怒和咒骂的样子,即使在面对极致的小人列普列夫斯基时,伯爵也只是把他关在了屋子里,作者借奥希普之口说出了不杀他的原因:因为列普列夫斯基不是一个贵族。

书中某些情节透着一种冷峻的幽默感,是那种用天真无邪的眼光解构寻常事物时才会迸发出的智慧,仅从这点来讲本书气质颇似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在第一章中罗斯托夫和尼娜的对话中就颇多这种有趣的对话。这些有趣的片段点缀书中,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读完全书,伯爵用半生的优雅生活和最后的奋起逃亡阐释了开头的一句话:“人生中的逆境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伯爵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活出了精彩的一生。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

阅读更多

书评:《文明的故事:东方的遗产》

这是一套超大系列中的一本超大部头的书,全书共有四部,每一部都是一本普通书的体量,全读下来花了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得承认的是,整个十一月份我的状态极差,很难沉下来心集中注意力,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打开手机刷刷股票和 B 站,每天读书的时间被极大地压缩了。

这本书的类型是我很喜欢的《全球通史》风格,付梓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毫无疑问是《全球通史》的老前辈,不过也由于这点,阅读时总是带有一种淡淡的不信任感,总觉得书中所讲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很多已然不再成立——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内容读来比较沉浸,也颇有所得,但是第三部第四部就基本上是浮光掠影地读了,一来写作风格也偏向于枯燥,二来在读到中国历史时感觉像是在吃炸蝗虫——只有壳子,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深入,因此也兴趣寥寥了(当然这也是通史的特点)。

阅读更多

2023 年 12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莫斯科绅士 埃默·托尔斯 美国 湖南文艺出版社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8.5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英国 译林出版社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8.5

书评:《悲惨世界》

引人入胜。毫无陈旧感。

书中的故事线并不复杂,全部故事都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半个世纪内。主要的人物关系就是芳汀和珂赛特的母子关系,冉阿让和珂赛特的(养)父女关系,冉阿让和沙威的逃犯和执法者关系,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情侣关系。

具体的故事情节不再赘述。

书中人物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沙威,一个以 “警惕和监视” 当座右铭的人,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残忍的人,冉阿让的人生轨迹基本就是被沙威追杀出来的。在故事的结尾,沙威被冉阿让从起义军手中救下放走,然后两次转折——沙威随后第一次 “玩忽职守” 地放弃了对冉阿让的追杀,然后 “背弃上帝” 地投河自杀。这两次转折中的感恩、纠结和痛苦让他第一次显露出了人性,把沙威从一个充满符号感的执法机器升华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饥饿的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随后因多次越狱被加刑到十九年;芳汀因为带着私生女被赶出了工厂,沦落到做妓女,最后被沙威逼死;珂赛特在德纳第家里受尽虐待和欺辱,还成了向芳汀索取财务的人质;化名马德兰当上市长的冉阿让在良心面前放弃一切,被沙威揪回了监狱;参加过滑铁卢战役的彭迈西男爵被家人排挤,至死没能见到儿子一面;马吕斯参加残酷的起义活动,见证同伴惨死……一切都是悲惨的。

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接纳、解围、原谅,立志当上好人,几年后在一座海滨小城开办工厂,成为富翁,当上市长;珂赛特牵着冉阿让的手在月光下离开德纳第家;冉阿让在修道院当上了割风老汉安稳生活;马吕斯和珂赛特互相倾心;马吕斯发现真正的恩人是冉阿让;冉阿让在亲人的围绕下死去……似乎也有些许美好的元素在。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如果不知道读什么,就找来读一读吧。

阅读更多

2023 年 11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法国 三秦出版社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9.0
文明的故事:东方的遗产 威尔·杜兰特 美国 天地出版社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7.0

随笔:《全球经济史》

挺有名的一本书,说来也巧,前两天读《光变》时其中恰好就有多处对本书内容的引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教育、银行、关税” 这四个在发展经济的标准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本书第八章提及),同时本书也在第九章中提到了“大推进模式”这种在近代更为有效的政府牵头发展经济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应该是互补的。

回到本书内容中来,主要是介绍 1500 年以后全球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和不均衡,以及造成这种经济不均衡的原因。这种分析大多集中在科技、制度、殖民等历史事件上,并没有深入到诸如作物生长、牲畜繁衍、文字特点、地理环境等等根因上,当然这些根因也大多发生在 1500 年以前。但无论如何,从分析深度和广度上,这本书都较之《枪炮,病菌和钢铁》有很大的差距,后者不仅是分析深刻到令人发指,甚至还提供了一整套思维方法。

本书也值得一读,但是按我的经验来看不是特别能沉浸。

阅读更多

随笔:《光变》

今年年初读到兰小欢的《置身事内》时其中就提到了京东方的分析案例,也提到了这本书,当时就记在待读列表里了,这几天集中起来把这本厚厚的大书读完了,还是有很多收获的,迷你史诗般的叙事口吻也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流畅和极具期待感。

我在同花顺一直都自选了 “京东方 A” 这只股票,也买买卖卖过几次,这股票的价格在这一两年一直在 4 块钱上下波动,这波动性倒也给我赚了点钱,单从这点来讲,我似乎也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书中全面地介绍了京东方这家企业从北京市电子管厂到北京东方电子公司,再到京东方科技集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关联的有趣的变化是 BOE 也从 “Beijing Oriental Electronics Enterprise” 到 “Best Optoelectronics Enterprise”,再到 “Best on Earth”),也介绍了从电子管厂就存在的独立自强的工业精神从周凤鸣到张红飙,再到王东升这三代掌舵人的传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京东方上上下下各级领导和员工的纵向发展和京东方与各地政府、友商的横向互动的过程。

我自工作到现在也一直都是大头兵,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我未曾观察和理解过的。从京东方的故事来看,不可能存在 “大而不倒” 的公司,尤其是实业公司,巨大的产线成本和高频的技术更新都逼着企业不能走错一步,否则资金链断裂就是倒闭清算的下场,在某些特定的市场还存在着隐形的政治压力,这比前两者或许都更要命,与此同似乎,市场给予做对了选择的企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赢家就可以通吃。京东方就在战战兢兢中成功做对了一道道选择题,同时博弈的筹码也越来越大,从几千万到几十亿,再到几百个亿,这似乎是一条 “不归路”,但无论结果如何,京东方都是一家现象级的伟大的公司。

书中有一半篇幅在讲京东方如何一步步壮大,辛酸的故事、有趣八卦和整个光电行业的波涛汹涌并存与叙事中,读来颇为畅快。剩下的篇幅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讲京东方为何能一步步壮大:有领导的独具慧眼,有上下通力配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银团的贷款,有友商 “送人头”,有产业发展的变迁,这些复杂的因素共同造就了京东方,同时作者坚信最重要的因素是早在北京市电子管厂时期就扎根并传承至今的独立自强的工业精神。

作者毫不避讳地在书中挥斥着对于短视的经济记者与报刊、教条主义的经济学家和只盯着财务报表的数字的金融玩家的不屑,认为像京东方这样的动态和有机的企业不能只从静态的数字上去分析,而要从全球产业结构和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数字(好看的和不好看的),这点对我也有一些启发。

与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也是书中多次批判和反驳的观点)不同的是,企业国有制并非是技术落后和腐朽的原因,反倒是合资与技术引进更容易造就一批 “接盘侠”,到头来不仅没能引进真正的技术,反而还帮外资分摊落后产线的成本。在书中结尾提到了中国核能工业、大飞机、高速列车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并非是近年来引进的结果,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计划中就开花结果了,甚至在当时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只不过在八九十年代的 “外国的就是好” 的思潮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放弃),又在上世纪末的屈辱中被重新重视,直到最近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我仍然相信国有制造就了一大批迟缓腐朽官僚横行的僵尸企业,但是书中提到的 “自力更生” 时代传承下来的工业精神也确实一直承托着的中国的高端工业体系,这两者或许也并不矛盾。

知识相互印证的快乐在本书中就有一例:书中提到落后企业如何赶超头部企业时,主要的观点大概描述下来就是不要从主流中寻找机会,要找那些 “想买但无处可买的商品,以及想要这些商品的客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改变成本结构直接代替而不是演进原有的生态。前一段读《进化的咬痕》时,其中也提到了物种演化的观点:大群体中的基因频率改变很容易被巨量的个体抹去,不容易形成新的物种,反倒是边缘群体的基因突变很容易扩散到整个群体中,进而迅速适应环境并繁衍壮大。生物物种的演化与企业的演化何其相似!很早以前读到《三体》时其中也提到过国家的演化,大意是小国家更容易通过技术进步获得国际社会的主导权,其中也渗透了这种规律,船小自然好调头。

回到这本书上,部头还是太大了,我前后花了六天才读完,虽然确实如序言所说 “读了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但倘若能缩减一部分叙事和材料引用,或许表达效果和阅读体验都能更上一个台阶。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