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消失的13级台阶》
虽然剧情在最后出现了反转,但是并不是特别出人预料,前期的铺垫在这时显露出了它的作用(如那台先进的激光刻印机)。书中人物刻画也挺有趣。前期对于南乡的刻画透露出一丝丝若有若无的隐忍和阴暗,因此刚读时以为他对三上憋着什么坏。三上也是透着一股子蔫坏的感觉。不过最后倒是没啥反转。
依托于剧情,作者在书中对于死刑和司法制度有颇多讨论,这些讨论穿插在各处,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忽略它们。这些讨论无益于剧情本身,我认为可以省去。
这本书可以放在手机上没事翻翻看,挺适合杀时间的。
虽然剧情在最后出现了反转,但是并不是特别出人预料,前期的铺垫在这时显露出了它的作用(如那台先进的激光刻印机)。书中人物刻画也挺有趣。前期对于南乡的刻画透露出一丝丝若有若无的隐忍和阴暗,因此刚读时以为他对三上憋着什么坏。三上也是透着一股子蔫坏的感觉。不过最后倒是没啥反转。
依托于剧情,作者在书中对于死刑和司法制度有颇多讨论,这些讨论穿插在各处,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忽略它们。这些讨论无益于剧情本身,我认为可以省去。
这本书可以放在手机上没事翻翻看,挺适合杀时间的。
记得是几个月前刷抖音时看到了董宇辉的直播切片,其中他推荐了这本书,当时便加入书单了,现在才来得及看。全书行文气质恬淡从容,即使在讲述紧张的剧情时也是如此,这让我想起来了王安忆的《遍地枭雄》,或许这种气质是女性作家专属的。
虽然剧情很多,但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就是 “我” 所在的一个鄂温克部族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间发生的种种故事。虽然角色们基本上与世隔绝,但是从故事中也能看出外部世界的种种变迁。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剧情不是被外部世界推动的,而是在部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或者是被自然和命运推动的,从这点来看迟子建并非想要记录二十世纪的种种光辉和荒诞,她是真的只是想记录这个民族本身。
书中的鄂温克人愚昧、迷信、固执,同时也处处洋溢着一种挺拔的生命活力,他们以小型聚落为单位,裹挟着驯鹿逐地而居,人与人就在这一个个聚落中和聚落间发生联系,以及矛盾——但也并非像电影《启示》中一样是血腥的战争和倾轧——大多矛盾也就只是人际交往的调味品。故事中没有反派,没有敌人,就算有,也只能归咎于无常的命运,和人们面对无常的命运的时候表现出的忍耐——抑或是豁达。
全书不长,但是角色极多,关系也复杂,前后跨越了五个代际,这点与《生死疲劳》的感觉很像。由于书中人物是少数民族,还接壤俄国,因此名字都非常难记,还容易混淆。虽然刚刚看完全书,不过其中的人名我也基本忘的差不多了。书中的 “我” 虽然参与进了剧情推进,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 “冷眼” 的旁观者,一个诚恳的记录者,像是在一盏残烛前娓娓道来这并不算激荡的民族的故事。
书中承接剧情转折功能的重要角色当数萨满,尼都萨满和妮浩分别负责了全书的前后两半部分。妮浩每次都用献祭自己孩子的方式来让自己跳的大神显灵,这无疑是作者嵌入剧情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用跳大神来代表无常的命运带来的悲剧和奇迹——不然妮浩也太蠢了对吧?
故事的结尾,鄂温克人逐渐离开了森林,离开了大自然,逐渐迁走住进了城镇,这个民族也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但最后月亮下回来的驯鹿无疑是驱散了这种淡淡的无奈和悲伤的气息,仿佛一切又都回到了 “我” 年轻时的样子。即使时代在变迁,即使一切都变得不遂 “我” 愿,但 “我” 仍然能在这时代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和一切道别。
整体来看这本书是挺值得一看的。
本书是上古三朝的祛魅解密,通过大胆的猜测和翔实的论述,辅以大量的考古资料,把一个与教科书中死板教条的描述完全不同的夏商周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本书之前相关的历史很难见诸系统、深入又不遮遮掩掩的材料,说本书填补了领域的空白也不为过。
书中最吸引我的当然要数商朝的历史,无论是早商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还是早商末期的“九世之乱”,又或者是殷商时期的残忍血腥的人祭和独特的文化,都极大地满足了我对于相关历史的好奇心。这些历史很多算不上光辉和正确,但确是真实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我认为教科书应该把这些部分加进去,而不是只顾着跟司马迁打配合,一到三代就开始讲童话故事。当然书中内容很多是基于假设和猜测的,希望更多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能让这本书的内容不断夯实和扩充。
在看这本书期间,我还特意又去了一趟国博,对照书里的内容再去看 “后母戊”、“后母辛” 鼎,去看妇好墓中的各个随葬青铜器,去看 “酒蒙子” 们浩如烟海的酒器。有了书中内容的铺垫,这些三千多年前的器物都生动了起来。在这堆青铜器面前,你甚至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场景:亚马逊女战士一般的妇好,左手端着金灿灿的爵猛灌一口酒,右手手起戟落狠狠戳入 “祭品” 的脑袋,然后踩着祭品的脖子摇晃着拔出戟,然后慢悠悠地走向下一位人牲,贵族和平民们大笑着看着哀嚎的牺牲,武丁手持玉钺在王座上大马金刀,脸上带着骄傲和宠溺的神情——何等诡异恐怖又何等神秘勾人的上古场景。古人的时间也是一分钟一分钟地过的,中华先民们就在这样的场景下度过了大几百年,哦,当然了,被戟戳进脑袋的牺牲也是中华先民。
这里我还想谈谈商纣王帝辛的评价。近年来网络上开始出现一堆 “网庙十哲”,核心观点就是什么商纣王、王莽、隋炀帝都是个顶个的好皇帝,励精图治英明神武,但都步子迈大扯着蛋了所以才亡国。我并不认为这些昏君都如教科书那般,甚至是如史书那般昏庸无能(如论语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但更不认为他们就是被积毁销骨的好皇帝。网上这些评价主要是来自一堆不能自主学习又想表达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到了与自己在义务教育中被灌输的教条不一致的东西就奉为圭臬,在各个场合拿出来炫耀。但一个最为基础的逻辑是坏事好事可以编造,但坏人好人是不太容易编造的,尤其是还在经过了几千年时光的反复冲刷下,量会变,质不会变。
子受虽然解放奴隶,虽然褫夺神权,但这些事情并非从他开头,甚至可以看作几代商王政策惯性在他身上的体现,但与“解放”对应的是,子受在位期间的人祭比前代更为肆无忌惮,尤其是还大规模把贵族也当做了祭品,拿伯邑考当祭品册封周昌(很地狱的思路)就是翦商的直接导火索。子受确是昏君,只是不是昏在炮烙和妲己——经典的亡国之君叙事结构——上,而是昏在大兴人祭,乱用小人,疏远贵族,阻塞言路,吸纳异族却控制不当,朝堂运作几近瘫痪,对西陲一步步壮大的周视而不见,在这些前提下,亡国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夏商周不是什么捆在几条简单规律上的无机的循环,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朝代(至少是统治者)都在不断吸取教训,尝试突破,每个朝代也都有建立在科技发展、生产力提升、环境变化、文化交流、宗教和神学等等基础之上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的变迁最终被周固定了下来,成为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
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让人不忍释卷的好书了,读来酣畅淋漓,非常满足。
书名 | 作者 | 作者国籍 | 出版社 | 类型 | 评分 |
---|---|---|---|---|---|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 李硕 | 中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9.0 |
额尔古纳河右岸 | 迟子建 | 中国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当代文学 | 8.0 |
书名 | 作者 | 评分 | 推荐理由 |
---|---|---|---|
潜规则 | 吴思 | 8.5 | “合法伤害权” 权力的运行逻辑,贪官的产生,官员与皇权的博弈 |
那不勒斯四部曲 | 埃莱娜·费兰特 | 8.0 | “我的全部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平凡人的史诗,合上书感觉像是过了一生 |
美好的七年 | 埃特加·凯雷特 | 8.5 | “没有警报我们也可以玩” 苦难中发自内心的幽默感,真正的苦中作乐当如是 |
菊与刀 | 鲁思·本尼迪克特 | 8.5 | “那位军官下了命令,他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 日本人民族性的透彻剖析 |
置身事内 | 兰小欢 | 8.5 | “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当下困局 |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 9.0 | 通全球之变,成一家之言 |
秦制两千年 | 谌旭彬 | 8.5 | “统治者对‘真的历史教训’的精髓的吸取往往意味着普通人的灾难”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
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的小人物命运 | 谌旭彬 | 8.0 | “权力来自谁,权力的使用者便对谁负责” 祛魅朱元璋,兴亡百姓苦 |
命运 | 蔡崇达 | 9.0 | “神明其实一个都没有走,他们就藏在厕所里,他们就藏在这世间最恶心的地方——好像这里本来就是生下他们的地方” 21 世纪的《活着》,中国十年来最好的小说 |
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 | 9.5 | 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最好的读物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哈珀·李 | 8.5 | “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就会发现” 种族歧视的时代下勇敢和信仰的故事 |
显微镜下的大明 | 马伯庸 | 8.5 | “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 三百年大明治下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
罪与罚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9.5 |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谁最会欺骗自己,谁就能过得最快活” 青年困境最好的映照,犯罪心理入微的刻画 |
东晋门阀政治 | 田余庆 | 9.0 | “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士族或次等士族……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 最无聊的朝代背后的历史脉络 |
楚辞与原始宗教 | 过常宝 | 8.0 | “正是我们对神圣、信仰的割断,使得宗教意识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 中国的原始宗教是什么样子,屈原到底为何伟大 |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路风 | 7.5 | “只有想富强的人才会富强,只有想胜利的人才会胜利——这就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意义” 与共和国一起诞生成长的企业的发展史 |
莫斯科绅士 | 埃默·托尔斯 | 8.5 | “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 沙俄贵族在苏联酒店里度过一生的故事,要是 Pandemic 期间读到就更合适了 |
书名 | 作者 | 作者国籍 | 出版社 | 类型 | 评分 |
---|---|---|---|---|---|
潜规则 | 吴思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社会科学-政治军事 | 8.5 |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河南、湖北、湖南 | 张妙弟 | 中国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自然科学-科学普及 | 5.0 |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 | 埃莱娜·费兰特 | 意大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0 |
那不勒斯四部曲:新名字的故事 | 埃莱娜·费兰特 | 意大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0 |
那不勒斯四部曲:离开的,留下的 | 埃莱娜·费兰特 | 意大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0 |
那不勒斯四部曲:失踪的孩子 | 埃莱娜·费兰特 | 意大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0 |
刀锋 | 毛姆 | 英国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0 |
细说明朝 | 黎东方 | 中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中国历史 | 7.5 |
美好的七年 | 埃特加·凯雷特 | 以色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5 |
菊与刀 | 鲁思·本尼迪克特 | 美国 | 商务印书馆 | 社会科学-世界格局 | 8.5 |
从一到无穷大 | 乔治·伽莫夫 | 美国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自然科学-科学普及 | 8.0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米兰·昆德拉 | 捷克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0 |
置身事内 | 兰小欢 | 中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社会科学-政治军事 | 8.5 |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 美国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世界历史 | 9.0 |
秦制两千年 | 谌旭彬 | 中国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专题研究 | 8.5 |
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的小人物命运 | 谌旭彬 | 中国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专题研究 | 8.0 |
命运 | 蔡崇达 | 中国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当代文学 | 9.0 |
战胜华尔街 | 彼得·林奇 | 美国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经济金融 | 6.5 |
平原上的摩西 | 双雪涛 | 中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文学名著-当代文学 | 7.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 朱莉·霍兰 | 美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专题研究 | 6.5 |
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 | 美国 | 中信出版社 | 经济金融 | 9.5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J·D·塞林格 | 美国 | 译林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6.5 |
暮色将至: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 | 凯蒂·洛芙 | 美国 | 中信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0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哈珀·李 | 美国 | 译林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5 |
上流法则 | 埃默·托尔斯 | 美国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 罗新 | 中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8.0 |
土耳其简史 | 诺曼·斯通 | 英国 | 中信出版社 | 品读历史-世界历史 | 6.5 |
月亮与六便士 | 毛姆 | 英国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5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 美国 | 南海出版公司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长安的荔枝 | 马伯庸 | 中国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7.5 |
显微镜下的大明 | 马伯庸 | 中国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8.5 |
罪与罚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俄国 | 译林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9.5 |
岛上书店 | 加布瑞埃拉·泽文 | 美国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进化的咬痕:牙齿、饮食与人类起源的故事 | Peter S. Ungar | 美国 | 新世界出版社 | 自然科学-科学普及 | 6.5 |
东晋门阀政治 | 田余庆 | 中国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9.0 |
驴皮记 | 巴尔扎克 | 法国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楚辞与原始宗教 | 过常宝 | 中国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社会科学-宗教神学 | 8.0 |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路风 | 中国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经济金融-案例分析 | 7.5 |
流俗地 | 黎紫书 | 马来西亚 | 麥田出版公司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6.5 |
全球经济史 | 罗伯特·C.艾伦 | 英国 | 译林出版社 | 经济金融-专题研究 | 7.5 |
悲惨世界 | 维克多·雨果 | 法国 | 三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9.0 |
文明的故事:东方的遗产 | 威尔·杜兰特 | 美国 | 天地出版社 |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 7.0 |
莫斯科绅士 | 埃默·托尔斯 | 美国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5 |
双城记 | 查尔斯·狄更斯 | 英国 | 译林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8.5 |
“人们想把他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他就倒下去化成了灰尘。”
雨果真是钟爱“不幸的母女”这样的素材,本书中的隐修女和爱丝梅拉达,《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和珂赛特都是这样的角色。不过相较于《悲惨世界》,这本书的明线剧情其实非常简单直接,而且没有时代的跨越。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四男一女一只羊:少女拉·爱丝梅拉达,流浪诗人甘果瓦,敲钟人伽西莫多,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卫队长弗比斯和爱丝梅拉达的小山羊,这四男一羊都喜欢爱丝梅拉达,而爱丝梅拉达喜欢弗比斯和羊。
爱丝梅拉达在全文基本都是值得同情和怜爱的角色,但是在剧情结尾时的表现却像一个满脑子只有爱情的二百五:对救命恩人伽西莫多冷语以对,还将其视作奴仆;在母亲身边马上就要得救了,结果看到弗比斯就精虫上脑地一嗓子把敌人招来,最终自挂绞刑架。这些行为让她看起来就像是会把油门当刹车的人。
甘果瓦,感觉这个人是个纯粹的工具人——雨果的工具人,他的出现只为了串联剧情,而且懦弱、自私、狡狯、自大,基本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最终也是他将爱丝梅拉达送到了神甫的魔爪中,然后他带着山羊走了。
伽西莫多,神甫捡来的怪胎,又瞎又聋又跛又驼又丑,还是个舔狗(考虑时代背景,也可以说他无比深情),但是力量和敏捷都点满了,在圣母院敲钟。他的转变很有趣,一开始无比听从神甫的命令,想要强行掳走爱丝梅拉达;在爱丝梅拉达在他受刑时喂了他水之后,开始爱上了她;后来在神甫想要夺走爱丝梅拉达时开始与之拉锯对抗,但仍然是以顺从的方式表现;最后发现神甫又偷偷带走了爱丝梅拉达并最终致其被绞死后,将神甫推下了高塔,然后殉情而死。
神甫克洛德·弗罗洛也是个挺有趣的角色,前边大半本书都把他描绘成了一个谦逊、克己、上进、博爱的角色,甚至有几分苦行者的味道。在刚看到他对爱丝梅拉达的奇怪反应时我还以为他其实是爱丝梅拉达的亲生父亲,结果却也是馋她身子。不仅如此,他畸形的爱让他将爱丝梅拉达一步步推向深渊,最终得不到就毁掉,把她送上了绝路。
弗比斯,也是个工具人,海王,撩了爱丝梅拉达之后挨了神甫一记匕首,死里逃生后转头跟表妹结婚了。他基本也只是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
在暗线剧情中,有雨果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对民众觉醒和解放的思考,还有对路易十一和领主们的不屑的嘲讽,但是这些讨论更多地在十九世纪读来贴切,现在更吸引人的当然还是剧情本身而非这些讨论。
在我看来这本书也是有相当的缺点的,主要体现在一部分过时和冗余的描写段落。如第三卷对巴黎和圣母院的描述充满陈旧腐朽的气息,啰嗦、毫无章法、没有想象力又极度自嗨,我甚至怀疑雨果只是为了这段癫狂的文字才写的这本书。毛姆在随笔中也批评过所谓名著中臃肿过时的部分,《巴黎圣母院》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就毫无疑问属于这个部分。这本书还是得去读精简版。
整体来看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书名 | 作者 | 作者国籍 | 出版社 | 类型 | 评分 |
---|---|---|---|---|---|
巴黎圣母院 | 维克多·雨果 | 法国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但他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发现了一个秘密,如果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恐惧。”
记得还是在莫言的公众号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大致记得莫言是说这本书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刻画好了一个普通人,剧情本身是非常平淡的。这次读来只能同意一半——剧情淡,但是我并不认为人物刻画有多么深刻。
本书体量很小,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读完。全书讲述了一个父亲为儿子复仇的故事:父亲是熬资历的公务员,临近退休,处事并不算圆滑,想把儿子送进自己的部门,为此不惜加入共济会;儿子刚刚毕业,准备着资历考试,正是无限未来徐徐展开的时候被流弹击中当场去世;父亲找到了凶手,在办完退休手续之后,于悄无声息中折磨死了凶手,埋了。这就是全书的剧情,确实寡淡,也确实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书荒时找来读读看挺好的,但我大概不会再读一遍了。
毛姆锐评近代文学大家和其作品。
这本书里毛姆的文风跟其小说不太相同,多了很多冷静的气质,当然这与其旁观者视角相关。毛姆笔下的作家们不像小说扉页介绍的完美,也不像评论家一样一文不值,毛姆常常从人生经历、性格、人际关系等角度出发,像描绘任何一个人一样描绘这些作家。对于这些作家的作品们,毛姆也毫不掩饰地指出其中过时、啰嗦、寡淡的一面,但更多地是找到这些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关键点。
我不太喜欢最后一章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其中大多是一些哲学思考和讨论,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人来说读起来简直是煎熬,我只是草草读完了事。
这本书还挺有趣的,适合放在手机上碎片化阅读,一次读完一章,不知不觉也就读完了。
书名 | 作者 | 作者国籍 | 出版社 | 类型 | 评分 |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毛姆 | 英国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7.5 |
小小职员 | 温琴佐·切拉米 | 意大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 6.5 |